阅读前言
股东分红权作为股东自益权的核心,既是投资回报的实现路径,亦是企业治理合规的试金石。新《公司法》通过细化分配规则、强化责任追究,重构了股东分红权的行使框架。本文结合2025年司法实践,系统解析分红权的合规行权要件与风险防控要点,供企业主进一步了解利润分配以及责任规避。
1.利润分配的前提要件:法定门槛
(一)实质要件:税后利润的合规性审查
1.可分配利润的会计认定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公司须在弥补历年亏损、缴纳税款后形成“累计未分配利润”,方可启动分红程序。但,在实务中需注意:
●亏损认定范围:包括会计年度亏损及以前年度未弥补亏损;
●补亏方式扩展:新增资本公积金补亏,但减资补亏后需满足公积金储备要求。
2.公积金的强制性提取
●法定公积金:按税后利润10%提取,累计达注册资本50%后可不再提取;
●任意公积金:经股东会决议可另行提取,但不得损害小股东权益。
2.利润分配的比例规则:约定优先与法定限制
(一)有限公司:意思自治的边界
1.默认规则:按实缴出资比例分配;
2.例外约定:全体股东一致同意可不按出资比例分配,但不得违反公平原则。
(二)股份公司:股权平等的刚性约束
●严格按持股比例分配,禁止差异化条款;
●公司持有自身股份不得参与分配。
【实务建议】
●有限公司章程应载明“差异化分红”的具体规则及表决程序;
●股份公司可通过类别股设计实现优先分红权(需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
3.利润分配的程序要件:决议与执行的二元分立
(一)股东会决议:内容与表决双合规
●决议内容:须明确分配金额、时间、方式等要素,禁止概括性授权;
●表决比例:有限公司经代表过半数表决权股东通过,章程可提高比例;
●关联方回避:控股股东涉及利益冲突时应回避表决。
(二)董事会执行:时限与方式的刚性约束
●分配时限:决议作出后6个月内完成支付;
●支付方式:货币为原则,实物分配需全体股东同意并评估作价。
4.税收征管与违法分红的双重责任
(一)股东纳税义务的类型化处理
(二)违法分红的责任穿透
●民事后果:股东退还违规分红款,董事、高管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行政风险:虚增利润分红的,可能触发《会计法》第43条行政处罚;
●刑事红线:通过虚假交易套取分红款,涉嫌职务侵占罪。
5.小股东救济路径:从知情权到强制收购
●知情权前置:持股1%满180天的小股东可查阅银行流水、关联交易记录;
●强制分红之诉:连续五年符合分红条件但未分配的,可诉请按最近三年平均净利润30%分配;
●股权回购请求权:对长期不分红决议投反对票的股东,可要求公司以合理价格回购股权。
周律提醒
新《公司法》下的分红制度,既是股东权益的保障机制,亦是企业治理的合规标尺。建议企业:
1.制度重构:修订章程,明确分红条件、比例及争议解决条款;
2.流程管控:建立“财务审计→股东会决议→税务申报”的全流程合规清单;
3.专业协同:引入法律、财税团队开展年度合规体检,防范系统性风险。
合规非负担,而是竞争力。唯有将规则内化为治理实践,方能在法治化市场中实现股东权益与企业发展的双赢。
本网站之内容旨在提供有关华诚的一般信息。本网站之内容不得被视为与访问者建立律师-客户关系,也不视为是为任何具体事宜提供法律意见。网站访问者应向律师咨询以获得专业法律意见。 对于任何争议的特定事实和情况,在没有获得恰当的法律或其他专业意见之前,本所客户和其他网站访问者不能将华诚网站上的任何信息作为采取行动与否的依据。